会员风采Made in Lishui

丁方忠:把大观博物馆打造成岭南标杆

大观博物馆掌舵人  丁方忠

5月,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一则标题为“大观仲夏奇妙夜 佛山一非国有博物馆试水夜间开放”的新闻刊登于国内权威媒体新华社上,随后,人民日报、文博在线、新浪、网易等一众官方媒体平台纷纷转发,文章中引起热议的主角正是坐落在南海千灯湖畔的新秀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下称“大观博物馆”)。该馆由南海区政府与里水的企业家、收藏家丁方忠合作建立,于2018年1月13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馆藏超过1.2万件精美绝伦的古代青铜器、铜镜、陶器以及近现代钱币。作为博物馆掌舵人的丁方忠笑称:又成“网红”了。

起梦孩提,用实业奠定收藏基础

熟悉丁方忠的人都了解,他是一名扎根里水的实业家。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革命家庭的丁方忠,从小就抱有实业报国的理想。1999年,他来到里水,与弟弟丁芳桂共同创办了南海科泰实业照明有限公司,开始了创业之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科泰照明已发展成为行业内极具知名度的LED生产企业,产品行销欧美市场。企业发展bsports必一运动上了轨道后,丁方忠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所钟爱的收藏事业里。

12岁那年,丁方忠拿起爷爷的一本线装书把玩,书中掉落的几张民国纸钞引起了他莫大的兴趣。这段童年小插曲神奇地开启了丁方忠对古玩收藏一发不可收拾之热爱。丁方忠最初专注于收藏中国古钞,通过参与拍卖及收藏界的交流转让,到1998年,所拥有的明清民国及新中国各种币钞藏品超过一万张。2009年,丁方忠等人在首都博物馆举行“中国首届历代纸钞展览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献礼,引起一时轰动。

大观博物馆青铜镜馆

如果说纸钞引入门,那么对青铜镜的收藏推动丁方忠收藏理念形成系统。在大观博物馆四大常设专题展览中,青铜镜主题馆展出的一百五十多面藏品是从馆藏500余面精品中遴选出来的,藏品时间从春秋战国至清代,跨越千年。它们或造型优美、或文饰精巧、或铭文独特、或制作精湛,有些更是兼具上述特点。它们的集中展示,基本反映了中国铜镜艺术发展的总体概貌。

圆梦佛山,建成广东大观博物馆

镇馆之宝——交龙垂鳞纹升鼎

在大观博物馆的序厅中央,是一尊通高55厘米的交龙垂鳞纹升鼎。这尊出土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bsports必一运动476年)的青铜器物,纹饰精美,气度雄伟。铜鼎通体满饰纹饰,甚至连鼎足都装饰有兽面纹,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夔龙,细部装饰上采用浮雕、圆雕、分铸、榫卯、铸接等技术,其铸造技术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迄今存世仅有四个,另外藏身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等地。早年曾流失国外,一直被比利时著名收藏家赛尔·克劳斯珍藏,直到2013年,丁方忠兄弟俩花光几乎所有积蓄,把它带回祖国。这件事情使得丁方忠萌生了要建造一所博物馆的念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样是这个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左:汉代动物纹边饰大泉五十瑞兽博局纹镜

右:汉代画纹带边饰“吾作明竟”铭半圆方枚神兽镜

丁方忠要建设博物馆的想法得到了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前后只用了一bsports必一运动年时间,这个坐落在南海金融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达3700平方米、馆藏文物超过1.2万件的大型非国有博物馆就建成了。丁方忠特意把交龙垂鳞纹升鼎安放在了大观博物馆最为显眼的序厅位置上。

大观博物馆馆藏丰富、品类繁多。馆藏文物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镜、陶器与瓷器、古代及近现代钱币等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其藏品既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沉淀,也承载着城市的文明。博物馆常设专题展四个,包括:“青铜之光——青铜器”、“镜鉴之明——青铜镜”、“丝绸之路——丝路遗珍”以及“商贸之本——古币纸钞”。青铜器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青铜之光主题的展品种类囊括鼎、簋、斝、尊、爵、敦、甗等等,时间跨度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千余年;作为中国铜镜研究会会长的丁方忠认为,同为青铜器物,铜镜则集中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面貌,以镜照古今,可以参看天地乾坤,懂世事方圆。古币纸钞主题展品则集中展示了元代至新中国各个时期的货币,有存世罕见的元、明时期货币,稀少的清代纸币,丰富多样的民国纸币,以及几套人民币等。当时的政府、社团、军队、银行bsports必一运动、钱庄、企业、行业组织等发行过的品类繁多的货币都能在此处看到。薄纸之上,承载的是中国往昔社会变革、经济兴衰、金融发展的历史,浓缩着政治、经济、文化相碰撞的一个时代的文明演变。

 “一个国家的成熟不在于有多少经济实力、多少武器装备,而在于国民素质是否成熟,这关乎到真正的国家强大。”丁方忠将开办博物馆比喻为开办大学,他希望子孙后代不只能在教科书上读历史,还能走进这所博物馆这所“大学”,观赏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领略先人的伟大智慧,激发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自豪感,从而形成自信强大的国民素质。

大力创新,打造岭南非国有博物馆标杆

丁方忠的目标是要把大观博物馆打造成岭南地区非国有博物馆的标杆,争取三年内将博物馆打造成国家级博物馆。从创办“大观之窗”期刊,加大文物研究力度到成立大观学院,一步步推动大观博物馆前进。

大观博物馆拥有国内一流的专家队伍,名誉馆长是原国家博物馆馆长、古代铜镜研究专家孔详星,专家团队中还有刘一曼、周卫荣等国内文物考古和鉴定专家。

为了帮助更多市民培养文化素养,从2018年5月1日开始,大观博物馆试水夜间开放模式,更精准地为不同的市bsports必一运动民群体提供不同时段的文化惠民服务。此举在佛山市民中反响热烈。2018年“五一”小长假首日便接待参观市民3100多人。至6月中旬,仅仅开放的5个月时间,大观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已超过13万人次。

丁方忠馆长接受媒体采访

“大观博物馆的定性是非营利组织,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秉承公益性原则,面向市民永久性免费开放。”在丁方忠眼里,不同门类的藏品不仅体现着不同程度的重要价值乃至价格,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标本。任何收藏的真正价值体现,均在于向公众开放,这既是一种化私为公的精神境界,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都是公共博物馆,都有责任繁荣公共文化,这是作为企业家身体力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奋战在文博发展“大赶考”路上,丁方忠长吸一口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